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夾在中印之間,非線性發展的多文明世界
石澤良昭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2018)是一本通俗的歷史讀物,說明了東南亞的歷史脈絡,並詳盡紀錄柬埔寨古代史。作者在本書先講述了東南亞整體的歷史發展歷程,然後從多個角度詳細地介紹了東南亞最重要的古代王朝之一——「吳哥王朝」的興衰歷史。

樣本內容

 1. 從公元前到7世紀:印度和中國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東南亞

東南亞是指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廣大地域,由中南半島的「大陸部分」和海域的「島嶼部分」組成。大約在西元前500年,金屬器文化遍佈整個東南亞,數百個族群在東南亞各地割據。隨著中國與印度交流通商日漸頻繁,港口城市相繼出現在東南亞各地沿岸,中國和印度的技術與文化從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了東南亞各地,並與本土文化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面貎。

自5世紀左右起,東南亞和印度之間更出現了定期往返的船隻,各種印度的精神價值、宗教和文化因而被傳播到東南亞各地。印度教和佛教成為了當時東南亞地區的主流信仰,例如7世紀中葉建國的三佛齊,即今天的印尼巴領旁市一帶,從國王到大多數居民都篤信佛教,9世紀緬甸的蒲甘王朝亦奉佛教為國教,而聞名於世的吳哥王朝則以印度教的精神價值為基礎。

東南亞地區除了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之外,來自中國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例如越南就有著長達一千年被中國統治的歷史,中國的文化、技術與政治制度在越南北部的影響尤其明顯。在7世紀時,中國唐朝和伊斯蘭帝國之間的頻繁貿易,也讓兩者中間的東南亞各個港口城市更爲繁榮。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東南亞歷史脈絡與吳哥王朝的興衰史

1. 從公元前到7世紀:印度和中國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東南亞

2. 9至14世紀:東南亞社會經濟以農業和貿易為基礎,本土文化覆蓋外來文化,不斷有新的王國建立,傣泰族群稱霸東南亞

3. 14世紀到19世紀:伊斯蘭宗教的傳播與西方國家的入侵

4. 藉助吳哥王朝遺跡碑刻文字和中國文獻重現吳哥歷史

5. 吳哥城的建設以印度宇宙觀為框架

6. 吳哥王朝的政治與社會架構以印度教價值觀為基礎

7. 古代吳哥內陸經濟自給自足

8. 吳哥美術及文學作品,兩者都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同時加入了本土特色

9. 吳哥王朝耶跋摩七世建造大型寺院是否導致國力衰弱的原因有待考究

10. 現代東南亞的國家紛紛獨立,全球化發展讓世界更認識東南亞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