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掌握13不原則,堅定父母教出堅強小孩
艾美・莫林

心智如肌肉,不持續鍛鍊就會容易萎縮。養成好習慣固然重要,但製造麻煩、衍生問題的往往是我們的壞習慣。《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13 Things Mentally Strong Parents Do,2017)一書列舉出13個教養惡習,提醒父母育兒時必須先安定內心,以免自己的不良習氣影響孩子的心智成長。作者更引用大量個案和研究結果印證許多知易行難的常識,幫助家長建立正確心態,以堅定的信念教出堅強的孩子。

樣本內容

 1. 不縱容受害者心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自視為受害者的人一般都較消極被動,不會想辦法保護自己或改善處境。要被免孩子習慣性地以為自己是受害者,父母應對事物的態度成為了一個關鍵。

不少父母看見子女遭遇困難或受到委屈,尤其是對外人的批評,都會加以保護。以作者其中一個求助案例為例,14歲的 Cody 患有過度活躍症,在接受藥物治療後,老師說他上課時比以前明顯安靜和留心,可惜學業成績仍有待改善,Cody的父母聽到後便要求學校減少給Cody的家課。事實上,Cody的問題並不在於家課太多,而是因為家長的過份保護,使他深信自己由於患有過度活躍症而影響了學習能力,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當學校和家長讓Cody 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其他同學一樣,鼓勵 Cody努力用功,很快地Cody的學業成績也改善起來。

父母應該要給予子女機會用自己的能力去應付問題,而非以受害者身份逃避現實。人生路障礙重重,如果不及早學習承擔責任,孩子將來如何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與複雜的人際關係?

想孩子自小就培養出責任感,你不妨讓他們多做家務。有研究顯示,從小幫父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同理心和自立能力。社會學家更指出,孩子與友伴玩耍時一旦出現紛爭,應盡量讓他們自行解決問題,成人的過度過度干預會讓孩子容易培養出凡事責怪他人的性格。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作為家長以身作則,讓子女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勇敢面對人生未來的挑戰

1. 不縱容受害者心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2. 不被內疚感和恐懼感綁架,過度保護孩子

3. 不讓孩子騎到頭上,設立界線,讓孩子學懂尊重

4. 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容許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5. 讓孩子體驗人生苦與樂,盡早學懂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緒

6. 不混淆管教與處罰,不抄捷徑

7. 不忘記自己的原則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