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脊梁

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
楊渡, 管中閔

始於二零一七年的臺大校長遴選事件,前後擾攘超過一年,最初的起因源當選人管中閔與遴選委員會員涉嫌未迴避利益衝突而引起爭議,隨後民進黨立委也介入,一些媒體也陸續爆出管中閔抄襲論文、違法兼職等抹黑新聞。雖然後來大部分這些指控經調查之後都不成立,但已經對當事人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從我們的閱點,你可以從法治角度理解為何這次選舉「利益迴避」的責任不應落在參選人甚至遴選委員身上,你也可以看到政權如何利用公權力和行政手段打擊異己,了解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維昭在事件中的關鍵角色,以及事件主角管中閔內心的波折。

樣本內容

 1. 選舉前夕——管中閔的治校理念與各種派系之說

管中閔早在二零一五年辭去政府職務時,本來就打算不再擔任公職,不過後來在二零一七年受到臺大校內老師的鼓勵,才決定參選校長一職。

這次校長選舉一直受到各界關注,媒體形容這是「臺大幫」和「中研院幫」的對決,而因為管中閔不屬於任何派系,所以其實沒有太多的勝算。

他在治效政剛中提出,在全球化與少子化的衝擊下,臺大應該以更國際化的視野檢視自身的定位,也必須要有變革的決心;他承諾當選後,會每年公布社會責任報告書,以及確立校務基金的社會責任投資原則。管中閔參選的心態是:即使不能當選,只要讓遴選委員看見自己的治校理念即可,也許他的理念能夠幫助臺大的未來發展。

《大學的脊梁》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即使在民主社會,民主價值亦隨時會受政權挑戰

1. 選舉前夕——管中閔的治校理念與各種派系之說

2. 臺大遴選委員制度與利益迴避相關問題

3. 管中閔當選後,教育部未按時發出聘書,校內爭議持續

4. 對管中閔涉嫌抄襲論文及違法兼課的指控,實屬無風起浪

5. 一年間,教育部換了三位部長,最終葉俊榮「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

6. 管中閔的內心波折

7. 各界回應:基於大學自治的精神,政府不應干預遴選結果

8. 臺大遴選事件中的關鍵人物:陳維昭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