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搖籃,自一九三六年起,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古物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開始被發現。在二零零七年,在現今浙江省一帶更發現了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的中心位置是宮殿區,而周邊則是工匠居住的區域。人們住在堆築而成的高地上,臨河而居,格局類似今日的江南水鄉。二零一零年,考古隊在古城的外圍又發現了外郭城,內城與外城面積合共有八平方公里,是新石器時代的大城市。古城所在之處交通便利,有平原利於農業發展,在不遠處還有山地提供礦物、木材等資源。
考古學家估計良渚宮殿區內曾儲藏了二十萬公斤的稻米,相信當時已經有發達的農業。他們還在城內發現了大量食物殘骸,包括豬骨、桃子、李子、杏、菱角等。除了多元的食物種類外,人們還會佩戴玉飾,使用高級漆器和有精美花紋的陶器。
良渚有著發達的玉石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用來祭祀地神的玉琮。玉琮內圓外方呈筒型,四面刻有良渚神徽,神像呈半人半獸的形態。除了玉琮外,良渚還有玉鉞、玉璧、玉璜等玉石禮器,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已經有階級觀念和信仰的文化。
《文明的密碼》的內容要點:
©2021-2024 點點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