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是漢族

百年民族魔咒大破解
吳銳

中國本來就是多元文化的地區,不過近代統治者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扼殺了這個本質,強調以「漢人」為中心的文化。 身為史學家的作者,嘗試從歷史研究的角度, 剖析「中華民族」定義的矛盾以及模糊之處,讓大家從新思考自身的民族身份認同。

樣本內容

 1. 現代關於漢族的論述主要起源於清末排滿革命

中國史學界主流認為漢民族形成於秦漢時期,前身為春秋時期的華夏諸國,更可追溯至夏朝甚至黃帝,因此有黃帝子孫的說法。

然而,有關說法其實是源於清末的排滿革命,至今不過短短百多年。清末時,中國知識界對種族概念依然很模糊,只將黃種與亞洲人等同,白種與歐洲人等同;認為白種與黃種較優等,棕種與黑種較劣等。

當時的革命黨為了推翻滿人統治,有必要在黃種之下再將自己和滿人區分開來。十九世紀末,流亡日本的中國人接觸到民族主義思想,於是便將中原地區非滿族,擁有類近文化的人通通歸類為漢族。

正當革命黨人要為較滿人優等的漢人找尋共同祖先時,適逢英國學者拉庫伯里提出了黃帝西來說:黃帝本來是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一帶的巴克族人,公元前二世紀,他率領巴克族翻越崑崙山來到中國西北部黃河上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文明,奠定中國文明基礎。革命黨認同這種武力殖民的價值,於是把黃帝推崇為漢族共同祖先,並認定擁有黃帝神聖血統的漢人較滿人等韃虜優等。

儘管黃帝西來說在二十世紀中期已經式微,但「黃帝子孫」、「血濃於水」、「一脈相承」等漢族論述至今依然大行其道。

《你不可能是漢族》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破除漢族迷思

1. 現代關於漢族的論述主要起源於清末排滿革命

2. 漢族的民族主義在革命後演變為民族帝國主義

3. 所謂漢族其實與春秋時代的華夏無關

4. 國民黨扭曲中華民族概念以作政治工具

5. 清未後,中國不斷矮化四夷各族歷史

6. 接受多元文化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