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動物園在一八四四年建成,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同時亦是全世界物種最豐富的動物園。截至二戰爆發前夕,它合共擁有超過四千隻,共計一千四百多種動物。
二戰後期,隨著盟軍逼近柏林,柏林動物園多番受到戰火波及。在密集的砲彈和空襲之下,動物園大量設施被炸毀,大多數動物亦因此死亡或失蹤。即使少數倖存的動物,不少亦被飢餓的柏林人抓去充飢。儘管動物園的員工及一些柏林市民曾努力在市內的瓦礫之中搜索失蹤的動物,動物園最終也只剩下約二百隻動物。
在物資極度短缺,市內面臨飢荒的情況下,要額外騰出人手和資源飼養動物本來就是非常奢侈的事。因此,柏林動物園在戰後差點被逼關閉,但由於盟軍司令部最終認可其文化價值,使之得以獲准繼續營運。
原本的園長赫克因有納粹黨的背景而被逼流亡,動物學博士卡塔琳娜臨時被任命為動物園園長,負責進行動物園的重建工作。
然而,卡塔琳娜的工作並不順利。在男女尚不平等的年代,卡塔琳娜女性的身份使她受到由男性主導的官僚機構和動物園監事會質疑。她的不少計劃及撥款申請更因此受到阻撓。
即使如此,在卡塔琳娜的帶領下,柏林動物園還是一步步的走向重建,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動物園的運作大致已上了軌道。在柏林市民的熱心捐贈及卡塔琳娜的爭取下,動物園的動物亦漸漸回復到可觀的數量。
《分裂的動物們》的內容要點:
©2021-2025 點點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