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視為受害者的人一般都較消極被動,不會想辦法保護自己或改善處境。要被免孩子習慣性地以為自己是受害者,父母應對事物的態度成為了一個關鍵。
不少父母看見子女遭遇困難或受到委屈,尤其是對外人的批評,都會加以保護。以作者其中一個求助案例為例,14歲的 Cody 患有過度活躍症,在接受藥物治療後,老師說他上課時比以前明顯安靜和留心,可惜學業成績仍有待改善,Cody的父母聽到後便要求學校減少給Cody的家課。事實上,Cody的問題並不在於家課太多,而是因為家長的過份保護,使他深信自己由於患有過度活躍症而影響了學習能力,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當學校和家長讓Cody 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其他同學一樣,鼓勵 Cody努力用功,很快地Cody的學業成績也改善起來。
父母應該要給予子女機會用自己的能力去應付問題,而非以受害者身份逃避現實。人生路障礙重重,如果不及早學習承擔責任,孩子將來如何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與複雜的人際關係?
想孩子自小就培養出責任感,你不妨讓他們多做家務。有研究顯示,從小幫父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同理心和自立能力。社會學家更指出,孩子與友伴玩耍時一旦出現紛爭,應盡量讓他們自行解決問題,成人的過度過度干預會讓孩子容易培養出凡事責怪他人的性格。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的內容要點:
©2021-2025 點點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