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他2002年的舊著作《真實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中,定義幸福為滿意的生活,把這個理論稱為幸福1.0。他把幸福構建為三個主要元素的組成,分別為積極情緒、投入、和意義。
這三個元素都比幸福一詞更容易明確定義和測量。要成為一個幸福元素,必須要符合三個標準: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三個元素:
「積極情緒」,是幸福1.0中的關鍵元素,可以說是作者在整個舊理論中的目標,而作者在本書的新理論中作出一個關鍵性的改變,就是把積極情緒降低為幸福的一個因子。它包含了主觀幸福感的所有常見因素,包括高興、狂喜、舒適、溫暖等的主觀感受。做一個背部按摩或吃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提升我們的積極情緒。
「投入」,這與心流息息相關。心流是指完全投入於某個事情時所得到的感受。當我們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可以是玩電玩遊戲、彈奏樂器、或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運動;心流狀態會令人忘記時間的存在,甚至達到完全忘我的境界,讓我們無暇思考和感覺。
「意義」是指某些你認為超越自身的東西,並為之奮鬥。為此,人類創立了許多積極組織:宗教、政黨、環保運動等等。有時,人們為了要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就算因此而得罪了別人,甚至因而感到痛苦,他們都會願意無所畏懼地堅持下去。這些行為,不是為了舒適感等積極情緒而做,而是為了意義本身。
《持續的幸福》的內容要點:
©2021-2025 點點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