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的常識與奧秘

米其林7星懷石料理首席大師,從禮儀、器皿、服務、經營到文化,為您解析和食背後的深邃文化
村田吉弘

在各國餐飲文化爭艷的「食」代,和食除了擁有悠久的歷史外,在它身後關於禮儀、器皿、服務、經營與相關文化的趣味知識,都值得我們一探究竟。本書作者——京都料亭「菊乃井」第三代接班人——「七星米其林主廚」村田吉弘,將與您分享日本料理之所以傲視全球的關鍵,與日本料理的常識和奧秘。

樣本內容
國語
暫停

 1. 對於注重氛圍的日式料理來說,裝料理的器皿也是有學問的

傳統日本裝盛料理的器皿,主要有陶器和瓷器。陶器的原料是土,瓷器的原料是石。我們可以觀察器皿底部的高台沒有淋上釉藥的部分(也就是器皿底部凸起的一圈),便可以大致上分辨該器皿是陶器還是瓷器;呈現土色或是灰色通常是陶器;呈現白石子顏色的通常是瓷器。陶器摸起來本身較為柔和溫潤,導熱性較低、裝了熱食摸起來不會太燙;而瓷器摸起來較為剛冷,導熱性相對陶器來說也較高。料理亭會根據這些特徵,配合季節盛載不同的冷熱食物種類款待客人。

日本料理的器皿有時會分正反面,假如器皿有高低差,比較低一點的地方通常是正面;器皿上圖案的位置也能當作判斷的基準,通常最漂亮圖案,都會放在器皿的正面。如內側有圖案的,使用時看到最清楚的就是正面。

一些高品質的器皿會附有「極書」,即製作人的簽名,或是鑒賞家的畫押鑑定。「極書」可以是直接畫在器皿之上,或在附在一起的紙品或包裝盒上。

有些被稱作「蟲蝕」的器皿,並非真的受了昆蟲咬蝕,雖然看起來坑坑疤疤,但其實是珍貴的文物。「蟲蝕」大多來自中國明朝時期,因為器皿在燒窯時外層釉藥的收縮速率高於內層胚體,所以使得邊緣底下的胚體露了出來,經過數百年歲月的洗禮後出現了如同被蟲啃過的痕跡,是一種獨有的韻味。

還有一些器冊會以一種叫「金繼」的修補手法,以金粉把輕微破損的陶瓷器的裂痕修補,打磨後在裂痕處現出與原本物料不同的金色,也有另一番韻味。

《日本料理的常識與奧秘》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日本料理的禮儀和常識,以及經營者要注意的事項

1. 對於注重氛圍的日式料理來說,裝料理的器皿也是有學問的

2. 獨特的榻榻米文化,讓日本人格外重視手持餐具的禮儀

3. 從進入玄關、安排坐位、入座,到用餐完畢的禮儀

4. 喝抺茶比喝煎茶和番茶著重禮儀

5. 關西人熱情,關東人豪爽

6. 從插花、掛軸到庭園造景,每一個細節都存有店家的心思

7. 經營者要注意的細節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