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

從大爆炸到黑洞
史蒂芬‧霍金

《時間簡史》(1988)一書介紹了科學理論的歷史,並探討有關宇宙起源的各種理論。從大爆炸和黑洞,到宇宙中最微小的粒子,霍金在書中深入淺出地解釋宇宙的歷史及其背後的複雜科學,讓第一次接觸這些理論的讀者亦能明白得到當中的科學知識。

樣本內容

 1. 基於以往曾發生過的事,你可以定立一套理論,用來預測未來

你或許已聽過「引力論」和「相對論」,但當你在談論這些理論時,你有沒有想過何謂「理論」?

用最淺白的文字解釋,「理論」是一個能準確解釋大量觀察結果的模型。科學家從觀察中收集數據 (例如進行實驗) ,再用來解釋現象發生的方式和原因。

譬如,牛頓(Isaac Newton)在發表他的引力理論之前,就曾觀察過許多現象 – 由蘋果從樹上掉落,到行星繞日運行等等。在整理及分析收集回來的數據後,他才能夠清楚描述「萬有引力」這套學說。

理論有兩個好處:

首先,科學家能藉以對未來事件作出明確的預測。

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讓科學家能預測物件( 例如行星)即將移動的方向。假設你想知道火星在六個月後的位置,你可以使用萬有引力理論作出準確的預測。

其次,理論是可以被「推翻」的。即是說,如果有證據證明理論違背邏輯,這個理論就不能成立。

例如,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其他星體都圍繞地球運行。但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衛星,證明並非所有星球都圍繞地球運轉。

因此,無論一套理論看來有多可靠,如果其後在一次觀察中出現違反理論邏輯的現象,就能令其失效。換言之,理論永遠無法被證明是百份百正確的,科學是一個不斷在演變的過程。

《時間簡史》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解開宇宙的奧秘!

1. 基於以往曾發生過的事,你可以定立一套理論,用來預測未來

2. 在十六世紀,牛頓對物件的運動方式提出了革命性的想法

3. 根據光速不變原理,一件物件的速度,並不一定與另一件物件相關

4. 根據相對論,時間並非恆定不變的

5. 由於粒子無法被精確測量,於是科學家以「量子態」來進行預測

6. 引力是大質量物體扭曲宇宙的結果

7. 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後,它會發生引力坍縮,產生一個稱為黑洞的奇點 (singularity)

8. 黑洞會發出輻射,並漸漸蒸發消失

9. 雖然目前無法證實,但種種強而有力的跡象顯示 - 時間只會向前走

10. 除了引力之外,還有另外三種宇宙基本力

11. 儘管科學家們認為宇宙起源於大爆炸,但他們並不能確定這是怎麼發生的

12. 物理學家仍然無法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