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
暫停
社會如何分配收入與財富、義務與權利、機會、榮譽等都涉及到正義。每一個體從體制中應得到什麼、分配方式是否公正,成為了何謂「正義」面臨的重要討論。
先讓我們看看以下例子。2004年颱風查理橫掃了美國佛羅里達,造成巨大的人命與財貨損失。事後當地的物價大升,受災戶要花平常高額才能購得生活的必需品。
奉行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主張自由市場的貨物價格由需求與供給決定,買賣雙方根據市場的狀況達成合議,是合理不過的事情。不過,佛州州檢長克瑞斯仍然以物價哄抬法起訴一些商家,他認為在這個緊急情況中,「買家」是受到災難所逼,並沒有自由的選擇權,不是正常的自由交易。
另一方面,在功利主義者眼裡,提高了價格會促使更多遠地的供應商前來提供商品服務,整體救災效益因而會被提高。反對功利主義者則質疑,家園毀壞的貧窮的人可能因為付不起過高的旅館住宿費,而選擇待在危險區域中,因此整體效益並不會在負面因素影響下提高。
還有一種訴諸德性的論點,他們以對抨擊人性貪婪的角度出發,表達不滿。不過反對者認為,公共政策與法律應保持中立,不應受到道德因素所影響。
以上論點到底孰是孰非?讓我們先從功利主義起逐一細數。
《正義》的內容要點:
©2021-2024 點點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