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

麥可·紐曼

社會主義是否已經被資本主義完全取代?它是否等同於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從19世紀出現以來,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面貌,有中央集權的也有地方分權的,有由上而下的也有由下而上的,有國家主義的也有反國家主義的,有國際主義的也有民族主義的,有主張發展的也有主張環保的;不過無論哪一個派別,他們的共通之處都是在於批判資本主義帶來的不公,並以社會團結與平等作為核心價值觀。作者在本書為我們勾勒出社會主義的演變過程,並探討其兩大主流流派: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

樣本內容

 1. 19世紀早期的烏托邦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試圖提出新的社會架構,成為日後社會主義的基礎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歐洲的工業革命帶動社會與經濟型態都市化與工業化,很多原本在農村工作的人,前往擁擠的城市,在資本家的工廠領著微薄的薪資。這種新型態的工作模式創造了諸多不平等,也醞釀了現代社會主義發展的背景。

此時出現了兩種思想流派,分別是「烏托邦社會主義者」與「無政府社會主義者」。他們試圖提出有別於往的社會架構,來追求社會平等。

烏托邦主義者相信藉由群體工作和生活,就可建立團結合作的社會。其中以聖西門、傅立葉與歐文的影響最大。他們批評了傳統社會在權力上的不平等,此外也批評宗教帶來的迷信與壓抑,以及資本主義那種自私的價值觀。他們崇尚以科學為基礎去促進社會進步。雖然歐洲各地曾經出現過一些從五百到一千五百人左右人口的合作公社,但都在十九世紀中葉末落。而後世的社會主義者普遍認為烏托邦主義者不切實際。

無政府主義則更進一步地反對國家的存在,其中以普魯東和巴枯寧最有影響力。普魯東反對任何形式的統治,他認為理想社會是讓小農獨立自足,維持簡單生活條件即可。巴枯寧則認為國家妨礙了個人自由。

《社會主義》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社會主義主張平等與團結,然而不同的詮釋與執行方法,使之發展出社會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

1. 19世紀早期的烏托邦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試圖提出新的社會架構,成為日後社會主義的基礎

2. 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間的財富差距將越來越大,資本主義終將被推翻

3. 馬克思過世後,各國成立社會民主黨,並組成了國際型同盟「第二國際」

4. 列寧帶領政黨布爾什維克推翻俄羅斯帝國,並由政黨統一實行共產主義

5. 俄國共產黨的恐怖手段,令社會民主派與共產主義派決裂

6. 「凱因斯主義」促使社會民主派提出漸進式改革,對資本主義進行有限度的管控

7. 二戰後,許多國家出現共產政權,蘇聯不再是共產主義的核心

8. 新左派對社會主義的重新詮釋,讓社會主義關注的層面擴大,不只侷限在經濟與社會階級

9. 蘇聯解體後,更加放任經濟全球化,增加了社會主義管理市場的難度

10. 社會主義追求的平等與團結,當今仍舊有其價值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