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人生,不是別人的

堅持做自己的人生法則
唐‧何塞‧魯伊茲, 唐‧梅桂爾‧魯伊茲, 珍妮特‧密爾斯

社會的規範、世俗的觀念,就像厚厚的雲層一樣,遮蓋着真相,令我們看不清真正的自己。《這是我的人生,不是別人的》(The Fifth Agreement,2010 )一書教導我們通過實踐五項人生法則,掙脫心靈枷鎖,尋回真我。

樣本內容

 1. 成長經歷與後天教化,令我們喪失真我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具備上天賦予我們的智慧。可是,隨着年紀漸長,這種先天智慧卻被後天教化以及我們所學的知識所取代,令我們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試想想,我們小時候是如何天真爛漫,哪怕光着身子跑來跑去,也不會感到尷尬。兒時的你,從來不會嫌棄自己長得太胖,更不會自責繪畫用錯了顏色。我們只會憑着本能去滿足自己的需要,令自己開心。

然而,當我們經過世俗的薰陶與教育的洗禮,漸漸就會被一套既定的價值觀所支配,繼而建構出一套主宰我們的「符號體系」(symbology)。

這套符號會變成我們腦袋裏的虛擬現實,令我們深信不疑。它更會成為你用作評核自己、批判別人的新標尺,使你離真相越來越遠。

比方說,年幼時我們猶如一張白紙,對好與壞、美與醜,並無既定的看法,但被教化後,腦袋裏就會出現許多應該和不應該。自此,我們開始相信,一個好的基督徒,每個星期天都要上教堂﹔更認為漂亮的外貎與苗條的身形,是打造美好人生的必備條件。

為了迎合這些標準,我們會努力改造自己,但又總覺自己有所不足。久而久之,那套被我們奉為準繩的「符號」,就會成為我們用來懲罰自己的工具。

《這是我的人生,不是別人的》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助你擺脫世俗規範,做回真正的自己

1. 成長經歷與後天教化,令我們喪失真我

2. 我們認知的真相,並非絕對真實

3. 第一項協定﹕善用語言

4. 第二項協定﹕別以為人人都在針對你

5. 第三項協定﹕不要妄作假設

6. 第四項協定﹕時刻盡力而為

7. 第五項協定﹕不要輕信人言,但須學習聆聽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