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raine Crisis

What It Means for the West
安德魯·威爾遜

《Ukraine Crisis》(2014)檢視近年烏克蘭的動盪事件,包括基輔獨立廣場(Maidan)起義、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Crimea),以及頓巴斯(Donbas)的連串衝突,並探討這場風暴對烏克蘭的未來,以至俄羅斯、歐盟及全球的影響。由於準備這份閱點之際,本書仍未有中文譯本,故本閱點參考英文原著編寫而成。

樣本內容

 2. 普京以政治宣傳滲透烏克蘭等國

西方國家以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會擁護西方的民主制度及思想價值。可惜,俄羅斯成立的民主政府只是一副空殼,裡面充斥住賄賂、審查及思想鎮壓。

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2000年就任俄羅斯總統後,獨攬大權,不僅操控選舉、鎮壓所有反對者,更透過政府撥款威逼利誘地區及團體支持其施政。

普京政府亦迫害嘗試揭露黑幕的記者,令媒體噤聲。處於集會現場的記者,往往比示威者更常受到襲擊。

即使身處國外的俄羅斯人亦受到操控。普京曾在一年裡花費逾8億美元於公關活動上,致力令鄰國的俄羅斯人相信自己身處的土地應該回歸「祖國」,而烏克蘭就是這些公關活動的一大目標。

《Ukraine Crisis》的內容要點:

1. 烏克蘭是俄羅斯與歐盟的夾心

2. 普京以政治宣傳滲透烏克蘭等國

3. 橙色革命無助杜絕烏克蘭的貪腐問題

4. 民眾於基輔獨立廣場抗議,趕走貪污的總統

5. 普京趁機攫取克里米亞

6. 侵佔克里米亞後,俄羅斯於頓巴斯挑起紛爭

7. 烏克蘭危機改變了冷戰後的全球政局,令政治衝突惡化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