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
邁可·桑德爾

身而為人,與社會群體脫不了關係,而思索何謂「正義」,正是促使我們去思考理想生活模式的途徑。我們在政治參與過程中,很自然地會遇到其他人不同的政治觀點,有時甚至會感到挫折,不太明白對方為什麼會有與自己價值觀完全不同的想法。2018年出版的《正義》一書,作者邁可·桑德爾帶領著讀者們,了解亞里斯多德、邊沁、彌爾、康德、諾齊克、羅爾斯等哲學家對於正義與道德的思辨,從功利主義、自由主義以及德性主義的角度,去思索問題的正反面,討論何謂正義,探討當代自由社會可能被忽略的議題。

樣本內容
國語
暫停

 1. 功利主義、自由主義、訴諸德性之間的矛盾

社會如何分配收入與財富、義務與權利、機會、榮譽等都涉及到正義。每一個體從體制中應得到什麼、分配方式是否公正,成為了何謂「正義」面臨的重要討論。

先讓我們看看以下例子。2004年颱風查理橫掃了美國佛羅里達,造成巨大的人命與財貨損失。事後當地的物價大升,受災戶要花平常高額才能購得生活的必需品。

奉行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主張自由市場的貨物價格由需求與供給決定,買賣雙方根據市場的狀況達成合議,是合理不過的事情。不過,佛州州檢長克瑞斯仍然以物價哄抬法起訴一些商家,他認為在這個緊急情況中,「買家」是受到災難所逼,並沒有自由的選擇權,不是正常的自由交易。

另一方面,在功利主義者眼裡,提高了價格會促使更多遠地的供應商前來提供商品服務,整體救災效益因而會被提高。反對功利主義者則質疑,家園毀壞的貧窮的人可能因為付不起過高的旅館住宿費,而選擇待在危險區域中,因此整體效益並不會在負面因素影響下提高。

還有一種訴諸德性的論點,他們以對抨擊人性貪婪的角度出發,表達不滿。不過反對者認為,公共政策與法律應保持中立,不應受到道德因素所影響。

以上論點到底孰是孰非?讓我們先從功利主義起逐一細數。

《正義》的內容要點:

我會學到什麼?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1. 功利主義、自由主義、訴諸德性之間的矛盾

2. 邊沁的功利主義以群體的整體利益為依歸

3. 彌爾在功利主義上加入「個人自由」和「質」的考量,以達至社群長遠的最高效益

4. 諾齊克主張的自由放任主義

5. 自由放任主義隱含的不自由,與帶來的道德考驗

6. 康德主張道德的行為是人性的自由選擇,行善本身就是動機,而非為達致其他目的的工具

7. 羅爾斯提出的無知之幕:自由平等主義

8. 亞里斯多德主張培養公民德性,社會依照合適度分配資源,才符合正義

9. 人必需遵從團結型義務,才能夠解決群體問題

10. 社群主義:中立無法有效處理社會議題

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還在考慮?

免費試用 7 天,感受一下每天閱讀摘要為您帶來的改變。
立即開始「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吧。

我們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並提供額外的功能。如果您關閉此橫幅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詳情請參考我們的私隱政策。 

請選擇你所屬的訂閱平台:

網頁版

透過 Stripe 管理

Apple App Store

在 Apple iTune 訂閱管理

Google Play Store

在 Google Play 訂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