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日本料理,除了傳統的壽司、生魚片外,你可能還會聯想到拉麵、天婦羅、可樂餅、壽喜燒、咖哩飯等。然而,這些料理都是「曾經的舶來品」。《日本的洋食》詳細介紹這些「日本料理」原是由外國傳入,經日本人以在地食材及調味品,給予料理增添「日本風」,成就如今耳熟能詳的日本料理,而這些菜式都可被統稱為「洋食」。
日本自奈良時代起以佛教文化為主導,因此以半素食為主,少吃豬、牛。十六世紀期間,西班牙與葡萄牙是最早將西洋料理帶入日本的國家。在十七至十九世紀,西方的飲食文化從長崎、橫濱、函館等貿易港口引入,以及明治時代的日本海軍仿效英國海軍用餐方式而引入的食物。馬上來看看有哪些你熟知的日本料理是「當年的舶來品」吧!
從中式清澈湯底到日式百家風味的拉麵
人人為之瘋狂的日本拉麵的起源其實是自中國北部黃河流域。「拉麵」一詞是因為當初中國人徒手把麵團拉扯成為麵條而命名,而日本拉麵文化起源於製麵機盛行的年代,以刀切或機製為主。憑藉日本人的職人精神,衍生出像是札幌味噌拉麵、喜多方拉麵、博多豚骨拉麵等具地方特色的拉麵,把日本拉麵發揚光大。

裹著麵衣的天婦羅( tenpura),是來自葡萄牙語「tempero」
早在十六世紀,葡萄牙傳入以調味麵衣再油炸的烹調方法,以調味麵衣油炸魚、蝦、蔬菜,成為今時今日的「天婦羅」。關於天婦羅的命名,是從調味料的葡萄牙語「tempero」演變而來。

來自法國的「croquer」可樂餅(croquette)
可樂餅一詞來自法語酥脆的像聲詞「croquer」,形容咬下酥脆的食物時,齒間所發出的聲音。法國人把剩餘的燉肉融入法式白醬作餡料,沾上麵包粉揉成圓狀再炸成肉餅,是在歐洲常見的食法。到了明治時代,日本海軍開始模仿英國海軍,吃起以馬鈴薯製造的可樂餅。現今,可樂餅在外國人的眼中已經變成來自日本的美食。

日本咖哩的起源—海軍咖哩(海軍カレー)
咖哩起源於印度,明治時代的日本海軍效仿英國海軍的飲食,除了引入了可樂餅之外,還引進了咖哩。日本海軍一開始吃的咖哩跟英軍一樣是搭配麵包食用,後來為了配合日本海軍口味,開始在咖哩汁中加入小麥粉使咖哩汁變得黏稠,再淋在飯上食用。日本海軍食用的咖哩還包合肉類及蔬菜,成功緩解當時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的腳氣病。在風味上,日本咖哩較甜,而洋蔥、胡蘿蔔和馬鈴薯是常見的食材。如今,日本咖哩是日本的國民美食,不少地方均推出具當地風土特色的咖哩包。

美式漢堡,成就日本獨有的米漢堡
漢堡這個名字來自德國北部的漢堡城。而漢堡排傳入了美國後,美國人用圓麵包、蔬菜、醬料等夾在一起吃,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美式漢堡。二戰後美國在日本各地設置海軍基地,引進了美式料理店,包括漢堡。漢堡在日本大受歡迎,速食連鎖品牌麥當勞進軍日本之後,緊接著日本本土品牌摩斯漢堡也開發出照燒漢堡。照燒醬裡少量添加味噌,受到日本女高中生喜愛,進而促使摩斯漢堡研發出米漢堡,將米做成烤飯糰壓扁後取代麵包,成為現在你我都可以在摩斯漢堡買得到的「珍珠堡」。

總結
這些具代表性的日本料理,均是從西方飲食文化揉合而成,特別是到了明治時期,函館、橫濱、長崎、新潟、神戶等開港都市,更是國外飲食文化的「中轉站」。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創新能力,賦予料理嶄新的元素,打造成日本獨有的「和洋折衷」口味,甚至讓外國人覺得這些就是日本料理,例如日式咖哩飯、拉麵、米漢堡等,都發展出和這些飲食起源地不同的風貌。
再遇到這些料理時,你會稱他為「洋食」嗎?還是他們就是你心中屹立不倒的「日本料理」呢?
本閱點摘自《日本的洋食:從洋食解開日本飲食文化之謎》。 除了上述的料理外,更多「洋食」被收錄在《日本的洋食》中,你還可以透過這些洋食認識日本文化及近代歷史。 更詳細的《日本的洋食》摘要收錄在「點點閱」閱讀平台。
